淮安政协-凯发官方入口

当前位置:  凯发官方入口 政协要闻
省媒发表市委书记史志军署名文章《聚焦“走在前” 聚力“提四态” 加快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
时间:2023-04-17  来源:淮安政协 作者:  字号:[ ]

今天,“北京西路瞭望”发表了市委书记史志军署名文章《聚焦“走在前” 聚力“提四态” 加快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

以下为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体现了总书记对江苏工作一以贯之的高标准,标定了新征程上江苏发展矢志奋进的总目标,为全省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承载着总书记殷切嘱托和亲切关怀的革命老区,淮安将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对照“四个必须”明确要求,用心体悟蕴含其中的系统观念、辩证思维、战略考量、人民立场,持续深化对高质量发展内涵、要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自觉将其贯穿谋发展、定政策、抓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砥砺前行。

作为江苏发展的板块之一,淮安将牢牢把握总书记赋予江苏工作的总要求、总目标、总蓝图,聚力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战略基点、必然要求、最终目的,全面对照“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结合淮安实际一项一项抓好创造性落实,努力交出一份过硬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一是自觉以“走在前”检验境界担当,迈出自信自强的新步伐。面对“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的共同政治责任,我们将围绕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更好展示“象征意义”的奋斗目标,树立强烈的全局意识,抢抓和用好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实施机遇,主动服务构建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站位、明晰方位、拓展空间,以挑重担的自觉、当主角的视野、做中心的气度,加速重现“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繁华盛景,为江苏“在新征程上勇挑大梁、走在前列”作出淮安贡献。

二是自觉以“走在前”检验能力水平,跑出跨越赶超的加速度。身处苏北这个江苏高质量发展的薄弱板块,既有后进的压力、更有跨越的潜力,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重点,深化区域科技创新合作、产业发展协作,保持强攻工业定力,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着力壮大产业、做大总量,尤其是用好生态禀赋、加快绿色转型,全面提升发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苏北、快于全省、超越全国同类城市,实现扩总量与优结构、提速度与增质效协同并进。

三是自觉以“走在前”检验意志作风,拼出攀高比强的精气神。淮安正处在滚石上山、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面临着“慢进也是退”的竞争态势,我们将对标周恩来同志“六个杰出楷模”,保持“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抢劲头,坚持各项工作都要在横向比拼中奋勇争先、在纵向比较中勇攀高峰,自觉学习先进、对标先进、追赶先进,持续推动观念更新、作风优化、本领提升,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重大机遇捕捉、优质项目集聚和各项任务落实上敢拼敢抢、实干争先,努力把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城市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是淮安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展示“象征意义”的关键之举。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深化践行总书记对淮安殷切嘱托10年再出发为新的起点,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强化全市域统筹,突出做好城市“四态提升”文章,精心打造既有大格局、又有强功能的完备形态,既有高品质、又有烟火气的多元业态,既有高颜值、又有高价值的宜居生态,既有精气神、又有文明范的向上神态,全面建设形神具备、内外兼修、业兴人和、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

一是加快城市形态提升,更好布局区域生产力。城市形态是城市格局气韵最直观的体现,也是城市建设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近年来,淮安持续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和资源配置,被明确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开放能级不断提升,城乡融合加速推进,大市区格局基本形成。我们将树牢系统观念,坚持城市精明增长、城乡统筹发展,科学规划配置生产力,打造清朗有序、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和协同联动、竞相发展的区域板块。

做优空间格局。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深度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着眼点和着力点,精心编制“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片区功能定位,加快打造集米字型高铁网、全国公路运输枢纽、全国内河航运中心、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等于一体的现代交通网络,着力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做强中心城区。高标准落实中央活力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规划,以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深化城市更新,精心打造高铁商务区、白马湖旅游度假区等新功能片区,建设高水平区域教育中心、医疗中心,加快组团间低效地块生态、生产、景观功能“一地三用”,促进中心城区各组团联动发展,全力建设让人民更有自豪感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做大县域经济。把县域经济作为突破口,引导支持各县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深化推进“四化同步”,着力提升县城承载功能和城镇支撑作用,进一步集聚优质项目、壮大优势产业、提高发展质效,加快重塑县域生产力布局,形成你追我赶、进位争先的发展态势。

做实平台载体。深化落实开发园区改革创新“1 n”制度体系,分类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贸区联创区、南北共建园区以及淮安空港等特色园区建设,持续提升各类平台的承载能力、集聚水平和产出效益,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是加快城市业态提升,不断增强产业支撑力。城市发展的根本在产业。近年来,淮安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抓招商、育企业、延链条,一大批50亿元、百亿级重特大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实施,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作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地区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我们将坚持新型工业化引领不动摇,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构建既有韧性又有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以产业高度提升城市高度。

聚力推动制造业集群化。制定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以培育“7 3”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优势产业链为导向,深入推进重特大项目攻坚、“四最”营商环境建设,加快形成百亿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上市企业梯队,力争“十四五”末形成一批产值超500亿元、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全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

聚力推动服务业品质化。巩固提升中心城区服务业优势,优化升级淮海广场、水渡口片区业态,加快金融中心、组团级商业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新零售、夜经济、沉浸式文旅等新业态,全力打造长三角北部消费中心,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精心培育与特色制造业相适配的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和层次。

聚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围绕建设农业强市,抓牢培基、拓产、强村、富民四项重点任务,按照“接二连三”的思路加快五大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全市域推开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力争用两年时间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翻一番,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聚力推动科技创新融合化。以创新城市、数字淮安建设为重点,实施高企“墩苗”、人才“育英”、创新生态“沃土”计划,突出科教产业园科创之核作用,用好科创园区、宁淮科创走廊等载体,深化科技招商、研发激励、企业培育、成果转化等攻坚行动,全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三是加快城市生态提升,持续锻造绿色竞争力。生态是淮安发展的最亮底色、最大优势。近年来,淮安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河湖长制”成为全国典型,白马湖入选国际重要湿地,获批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城市,公众生态满意率始终走在全省前列。我们将始终树牢正确政绩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打造现代化生态样板,让绿色生态成为淮安跨越赶超的重要增长极。

一方面在系统保护治理中擦亮底色。科学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实施生态碧水三年行动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同步推进“无废城市”、节水型城市、幸福河湖建设,统筹国际湿地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让美丽淮安的颜值更加靓丽。

另一方面在加速绿色转型中放大优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开展产业园区源头治理集成创新,着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和能源结构,持续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大力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坚决防止“四个冲动”、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底线,更好推动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四是加快城市神态提升,有效聚合发展向心力。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充满活力、奋发向上、团结一心的城市精神状态是最好的发展动力。淮安历史上有着“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近年来又先后收获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首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世界美食之都等一系列荣誉,尤其是总书记的一份殷切嘱托和一封重要回信,让全市干群的城市荣耀感不断激发,展现出强烈的发展意愿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我们将突出深化践行总书记殷切嘱托和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引领作用,坚持以服务温暖人心、以文化浸润人心、以敢为激励人心,涵养和彰显淮安人与淮安城开放自信的精神气质,巩固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

在惠民生中增强群众自豪感。牢记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精准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办好民生实事,打响学在淮安、健康淮安、游在淮安、宜居淮安品牌,营造安居乐业良好环境,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生活在淮安就是幸福平安”。

在兴文化中扩大城市影响力。以伟人故里为重点擦亮城市文化名片,发挥西游乐园和方特东方欲晓引领作用,进一步拓展文化元素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加大对外开放和宣传推介力度,全力打造全国红色资源育人高地、全国知名党性教育新高地、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让更多人走近淮安、爱上淮安。

在优作风中推动队伍过得硬。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五关”,着力提升干部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旗帜鲜明为“一心为公、不谋私利,方向正确、程序规范,坚守底线、及时止损”的干部撑腰鼓劲,锻造一支堪当大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作者系淮安市委书记)

来源|北京西路瞭望

【】【】

网站地图